化纤轴承巨匠的人生历程
发布时间:2012-04-29
发布人: 李祥
阅读量: 17655
评论数:
问题 |
他,走在大街上,与普通的中国百姓并无两样。他,奋斗在中国的科研道路上,与普通知识分子一样平凡。他1.7米个子,戴着一副眼睛,年近七旬身体依然轻盈硬朗。然而,就是他,在中国轴承行业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神话。他就是中国化纤轴承第一人——李国栋。 他,1962年毕业于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学习的是机床、汽车、拖拉机制造专业。当年的梦想是能够进入到汽车行业,为中国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学校分配时,他被分配到哈尔滨轴承厂,去制造机械的标准件——轴承。许多同学都怀着失落的心情前去报到,他却抱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决心来到了哈尔滨。 初到哈尔滨,北国风光令人陶醉,分配工作却使同学们倍感失落,新到的学生全部分配到生产一线当工人,他被分去开自动车床,专车轴承套圈。来到生产现场,他迟疑了几秒钟,但很快南方人坚忍不拔的热血在他身体内涌现。他戴上手套,拿起车加工毛坯,认真观看师父上料手法,三天就创造出第一个奇迹,独立操作车床,并在工作中改进上料手法,使上料时间由几分钟降到了几秒。为此,哈尔滨轴承厂的很多人都知道南京来的李国栋不得了。(厂里还有一人叫李国栋)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经领导特批,他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夜大学继续进修深造,为了生产、学习两不耽误,他长期上深夜班,经常是全车间空空荡荡,只听到他独自开机床的轰鸣声。 有了理论的基础,实践工作上他兢兢业业,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他虚心向老师父学习,到厂时间不长,就能自己独立的解决设备问题,后被杨乃燕借调技术科去搞自动车床的凸轮设计。 1966年三线建设,他做为骨干去了贵州虹山机械厂,在军工车间他从工人、班长、工段长、技术组长、车间主任、一直干到分厂厂长,无论什么时候、担当任何职务,在他手里都不允许出次品,虹山很多产品图纸是从前苏联技术引进的,遗留下来的难题,总是困扰着生产,在他任职内被一一攻破,并写成论文在行业里采纳。 当年在贵州虹山,他当技术组长时,有一种军品由他牵头试生产,在磨加工阶段,无论怎么干都干不出合格的产品,磨工大拿说:“工艺肯定有问题,这活没法干。”他来到现场,首先倾听工人对问题的反应,结合自己掌握的理论方法,初步判断是工人的加工检测方法不对。此话一出,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这位磨工大拿是全厂公认水平最高的师傅,说大拿方法不对,那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找羞辱。他当着大伙的面对这位大拿说:“按你的方法干废了产品你负责,按我的方法干不出来我负责。”这位大拿嘲笑地说:“在这个厂还没人敢当我师傅呢!”军品生产是开不得玩笑的,左试右试,最后这位大拿勉为其难只得按他的方法干,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产品不但干出来了,而且精度远远超过了预期要求,产品最终按时交付部队。在庆功大会上,这位大拿端着酒来到他面前说:“李工,全厂搞技术的您是我惟一佩服的人。” 80年代中国化纤行业如火如荼的上马,当时建一座年产一万吨的化纤厂国家要投十个亿,设备全部向德国巴马格公司购买,设备上的关键轴承全部是由美国巴顿公司配套。可是,轴承是机械基础件,设备运转一段时间后,必须定期更换。而高精度轴承是西方对我国的战略禁运物资,价格昂贵不说,还很难买得到。为此,1987年纺织工业部和国家科委联合立项,点名由哈尔滨轴承厂、洛阳轴承厂、虹山轴承厂、上海中国,四家单位来承担化纤设备中最关键的连体轴承4282192的研发任务,这种轴承可以说,代表着当时世界轴承制造的最高水平,该轴承不但精度高、还要求在13000r/min以上的高速,不停机连续正常工作9000小时,(约375天)。 起初,李国栋也参与了贵州虹山的研发,并亲自将样品送到南通合成纤维厂,样品经用户装机试用,时间超过了三个月,获得初步成功。产品批量生产时,因另有军工项目,转由其他人接手,结果很快出了大问题,后面上机使用的轴承时间最长不超过7天,最短的仅一两个小时,最惨的是把德国进口设备还搞坏了,虹山轴承厂曾先后四次派人去处理质量问题,均找不到原因无功而返。另三个单位研制也未获得成功。当年,这种设备每台售价高达80万人民帀,(相当于当时德国一台奔驰车的价格)于是,《中国化纤总公司》和《中国石化总公司》1990年联合下文,进口化纤设备一律不允许使用国产轴承。这种技术上的差距使国外连体轴承从原价800元立马上涨到3200元。李国栋知道后,心里非常难过,但心里始终不服气,中国这么多的军工轴承我们都自己搞出来了,飞机、导弹、火箭的轴承都做得了,难道说这地面设备上用的轴承还能干不出来?他找到厂领导主动请缨,厂领导面对这次重大失败失去了信心,迟迟不敢同意。 1992年,他出差去南通,专程去南通合纤厂了解这种进口设备,令他大为震惊的是这种设备对轴承要求之高,几乎这之前他从未触及过,轴承的要求远远超过他所接触过的军工产品的要求。回来后,他静下心来调阅了以前研发的图纸,又对失效轴承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似乎是产品工艺的编排有问题,样品研制和批量生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生搬硬套必然会碰壁。他找到厂领导反应,厂领导还是下不了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可他不死心,便想利用业余时间啃下这个技术壁垒。恰巧,这时一个私人老板得知他有这种想法,愿意为他出钱试产研发,先期为他投入了两万元,但两万元还是太少了,他先选择了原先已初步研发成功的七种国内独家的新产品——比加诺喷气织机专用轴承,扩大生产和拓展销售渠道,得以筹集资金。很快4282192产品分别请虹山轴承厂和一些国防军工企业外协加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4282192就研制出来了。试想当初,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中国当时的体制,使多少科技人员无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啊! 有了前期投入,他开始着手研发化纤设备的其它专用轴承,3268257、4266358,经过二年多的研发,还未结出硕果,却有人告他搞地下工厂,为了能全身心研发轴承,他辞去了分厂厂长职务,提前办理了内退。第一批产品11根连体轴承出来了,他带着样品和儿子李祥走访了全国九省20余市三十多家化纤企业。但这些企业都接到了,进口化纤设备一律不允许使用国产轴承通知,在不少的化纤厂的大门口,连厂门都不让进。即使进了门,也没人肯试用,没有经历过这种滋味的人,一定体会不到这种心酸、心寒。唯独湖南长沙锦纶厂,是在联合下文之后新建的厂,没有接到过通知,同意留下一根试用,也就是这一根改变中国化纤轴承生产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化纤轴承的里程碑。这根轴承上机后不但满足了装机一年的要求,还远远超出了使用寿命,达到二年七个月才下机,这种轴承到如今,日本NSK也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从他1987年开始参与研发到最后成功销售回款历时9年整。该轴承国产化的实现,国外进口轴承不得不开始降价,以至于到现在这种型号的连体轴承不仅全部国产化,还单独或随主机——高速纺卷绕头配套提供给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土耳其、伊拉克。。。。。。 技术说穿了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做其它轴承都是得心应手、手到拈来,他又开始研发2062011(6204)、4652494(6205)两种化纤轴承,这种轴承当时进口价格每套近1300元,而且更换轴承时,还必须把使用过的旧轴承交回供货商,半年以后轴承才会从美国发过来,化纤厂的维修工人们非常不服气,不相信中国人自己干不出来,看到他的爱国热情,私下里提供轴承样品给他进行测绘,但这种轴承的保持架结构很复杂,胶木贴铝片,双面铆合,我国当时根本没有这种技术。一次次失败,轴承套圈早加工完成,就等保持架装配,可国内根本生产不了。李国栋经过一番深思,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照样品仿制呢,能不能利用我们自己掌握的轴承知识,另辟蹊径,自行设计,这样,既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又可培养提高我们创新能力。当他给旧日的领导谈论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莫明其妙的奚落,说他根本不懂轴承。他耐住性子,说服领导,:“能不能让我试一下”,领导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用轻蔑的口吻说:“你想试就试试吧!”,于是,李国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尼龙保持架应用到化纤轴承上的人,这两种轴承不仅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而且国家经贸委还颁发了《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这一事实,再次印证中国人只要想干,就一定能干好。当时每套售价500元,是普通这类轴承售价的100倍还多,创造出中国轴承行业销售的神话故事。产品的创新设计国外轴承企业都在仿制,再次逼迫美国巴顿轴承退出这个市场,现在售价仅120元、140元,进口化纤设备的化纤企业,从国产化中受益匪浅,贵州虹山轴承研究所的效益也连续翻番增长,12人的轴承研究所营销部,一年销售额达一千万。真正实现了双赢。数年之后,SKF公司FAG公司NSK公司才相继在化纤轴承设计中采用尼龙保持架,这又是他为中国、世界轴承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99年末,北京中丽制机公司开始研制类似德国巴马格的国产卷绕头,德国BARMAG公司人来参观后笑笑走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能批量生产出这种设备,因为设备最关键的连体轴承是由他们提供的,这种5306506型号的连体轴承比第一代4282192速度更快,产量更高、技术要求更严。只要卡断供应链这个环节,没有连体轴承设备根本无法装配。 北京中丽公司拿着国外的样品找到李国栋,问他能不能不完全按照这种样品形式设计,制造出的连体轴承但还必须要满足高速纺卷绕头的要求。他们也害怕专利知识产权侵权。李国栋听到要求他们轴承研究所自行设计,非常高兴地说:“只要是我们中国需要,我们一定会干出来。”通过测绘结合厂家要求,他大胆设计,使用新材料、新方法,仅用了2 个月的时间产品就研发成功,该产品立即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于次年再次荣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化纤高速纺卷绕头从此打破德国人的垄断,北京中丽公司有了这颗机械心脏,如虎添翼,从一个年销售额几千万的小国企成长为年销售额达四十亿元的大型国企,北京中丽公司的快速发展,逼迫德国设备不得不降低价格。德国人终于坐不住了,赶到贵州来找他,要求他们每月生产5000根连体轴承,一年最低需求6万根,愿意全部包销,产品打德国品牌,但连体轴承他不能在中国销售。他当即一口拒绝,我们中国人不是奴隶,商标必须是中国品牌,贴牌坚决不做。 由于中丽制机公司国产高速纺卷绕头物美价廉,到21世纪初实现了经济批量生产,同样投资一万吨化纤丝产量规模,只要9000万元,只相当于进口设备的1/10不到,使我国的民营资本迅速进入化纤行业,在当时形成了一股化纤设备抢购高潮。原先昂贵的进口设备不得不降价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德国巴马格公司经济都陷入困境,最终被塍高公司收购。日本三家卷绕头生产厂东丽、帝人、村田联合组建TMT公司与之抗衡。中国的化纤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短短数年,中国现已成为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大国,至2010年统计,化纤丝占世界总产量的67%。这么多的化纤设备需要用多少轴承呀?但这些设备上的大部分轴承主要还是依赖进口解决,因为,我国的轴承工业相对落后,关键是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远不能完全满足化纤设备的装机要求。 李国栋的座右铭是:“不与国内同行抢饭碗,要与外国老板比高低。”“研制的产品必须是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的,或虽有生产,但不能满足进口设备装机要求而不得不进口的轴承。”“既然外国人能做好的产品,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我就专做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必须要有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科技进步,”“中国人不要搞窩里斗,要在质量上比功夫。”他始终遵循这一做人的原则,兢兢业业,奋力拼搏,将一个又一个新研发的新产品,销到了大半个中国。即使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江浙地区、广东省,甚至遥远偏僻的吉林、黑龙江、新疆、内蒙都有他忠诚的客户。 十年时间,他先后成功研制出240多种新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三个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999年由他主持的《高速精密高可靠性轴承》项目,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2000年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2001年又被列为贵州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他的多篇学术论文在《轴承》、《轴承商情》、《化纤信息》等刊物发表获奖,部分产品还曾荣获全国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同时李国栋被国家科技人才库收录。 李国栋在轴承研发方面,有许多感人的故事,1994年,中国空间中心反映,虹山生产的某型号轴承,上机后转不起来,他二话没说立即赶赴北京,到了部队,他仔细查看了样机后,要求查阅设计加工图纸,在得到领导同意后,他一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设计过盈量有误差,将薄壁轴承的游隙吃掉了,他和设计师立即到车间让工人按他提供的数据加工孔和轴颈,轴承再次安装,立马灵活转动。这位设计师是解放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解放前中国哪有轴承工业,设计错误是难免的。轴承的配合也是相当讲究的。 1997,他出差送货,顺带进行用户访问,拜访到某客户,客户反应轴承很好,交货也及时,十分满意。临走时他不放心,再三问用户还有什么要求。用户想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角接触轴承运转时会甩油,老把一些光纤触点掩盖住,影响接收信号的灵敏度,不知道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听到用户的这种反馈,他回到厂里大胆创新设计,采用密封装置,在轴承同行、权威都不认可的情况下,创造出全国火车黑匣子都用上这种轴承的奇迹。这是中国最早采用的密封式角接触球轴承设计。 2005年国有企业改制,贵州虹山轴承总公司被强制破产,轴承研究所也被殃及。李国栋在无奈的情况下,来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想在有生之年,积极推动化纤轴承科技成果产业化,了却他人生的心愿。他先后在江苏、浙江考察数十个轴承企业,几乎全是做低挡产品的工厂。没办法、他赶到北京,最终在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张趫凡、杨乃燕的举荐下,来到江苏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恰好,该公司也想借助专家,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双方一拍即合,签下五年聘用合同。 在公司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积极配合下,从产品设计开始,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量具设计、模具设计、锻件工艺、车工工艺、热处理工艺、磨工工艺、装配工艺、检验工艺,千头万绪,他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在道理给大家讲清后,他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负责精密轴承生产、设计、技术、检验的相关人员。在他一呼百应下,仅五个月不到,第一批就研制成功8 种新产品,五年时间几乎月月有新产品问世,先后开发出化纤轴承、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电主轴轴承、滚珠丝杠轴承及非标轴承300余种。相当于每6 天有一种新产品问世。 他研发的产品,引起德国FAG专家注意,专程到现场观看,看后十分震惊,问他为什么生产的轴承都要控制在1μm的精度,生产成本不高吗?他笑着说道:“我就是要提高中国轴承的制造水平。”德国专家根本没想到,这完全是凭借他的这份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工艺加工生产的结果。 李国栋不仅技术比较全面,而且,善于与客户交流,化纤轴承市场的开拓是非常艰难的。国有化纤企业先后破产,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是一个新的客户群体。由于发展异常迅猛,除少数骨干和管理人员外,绝大多数招收的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甚至从未在工厂干过,对这类高科技设备,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维修保养,轴承只要一坏,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轴承质量不好,甚至经常闹出笑话。一次去某厂,看到拆开来的设备太脏,工人拿起新轴承就要往上装,他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就不能把它洗一洗吗?一会,工人端了一盆水进来,拿起抹布沾上水,准备要去擦设备。他立即问工人,你要干什么 ?工人爽快地回答:你不叫我洗一洗吗?真叫人哭笑不得,机械设备怎么能用水洗?。就这样服务,李国栋先后走访的化纤企业就不少于一百多家。终于把化纤市场的大门一一敲开。 化纤轴承工作条件十分苛刻,新产品的研发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多次反复,甚至失败,这就需要客户的密切配合,轴承生产厂不可能买一批化纤设备,上机试验,只有通过化纤厂上机后才能找出轴承失效的真实原因,往往产品的跟踪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期间所耗费的心血绝非常人可以理解。一旦轴承异常失效,李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与维修工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查找轴承失效原因,以便获取第一手资料。经他手,其实轴承真正的失效原因并非是轴承质量不过关,90%以上都是厂家安装轴承出现的错误和采用了不合格的其它零配件造成,他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为工人讲解轴承的正确安装方法,帮助查找失效的真实原因,既开拓了他认识轴承的视野,又能提高维修工人的维修水平,因此,他在化纤行业结交了许许多多的朋友。正象一些人所说,李工从来不摆架子,只要是他研制出的新产品,我们就敢试。他经常给相关维修保养人员上课,介绍各种案例,提高他们分析判断能力。事实上,国产化是双赢的,既降低了化纤企业的生产维修成本,又提高了中国高挡轴承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条件成熟,国产轴承同样可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一定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2009年4月25日,他正在厂里上班,突然接到连云港核电站电话,说他们提供的500KW大电机轴承,大修完毕,发生异常振动,要求派人解决。他二话没说立即赶往连云港,到了核电站,俄罗斯专家、设备主管和负责大电机维修的人员,一致咬定是轴承质量问题,要求更换轴承,他到现场,仅凭一把螺丝刀用耳朵倾听,半个小时后他得出结论:轴承不存在质量问题,是安装方法不当,没有消除轴向游隙所致。在场的四方代表认为是他想推卸责任,均不认同。他力排众议,先给大家讲道理,再要求去现场试一下,结果就是让维修工人把大电机端盖上的几个螺丝,用力拧紧,减小轴向游隙,奇迹立马发生,四台同型号的大电机振动全部消除,即将面临上百万元损失的事件,他轻易就化解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他到长城轴承公司五年,给公司带来一种技术,-——精密、高速、高可靠性轴承设计生产技术 研制了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化纤设备专用轴承、连体轴承、组装总成、热辊轴承、分丝辊轴承、摩擦辊轴承、罗拉轴承、精密机床主轴轴承、电主轴配对轴承。。。。 带出了一支适应高速、精密、高可靠性、长寿命轴承设计、生产、销售的队伍。 开拓了一个以前从未涉足的全新领域——化纤设备维修和精密机床配套市场。 通过五年的努力,他从根本上认识到,为什么化纤轴承难以在国内广泛推广,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和有机的合作,只有公平竞争和团结互助合作才能不断推动科技进步。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而不是价格的竞争,价格竞争,必然是两败俱伤,死路一条。只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产学研通力合作,知识产权共享,才能真正有所突破。二是企业缺乏必胜的信念,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特别是产品尚未完全研制成功,就偷工减料,这完全是自毁前程,前面的投入,随之泡汤。 改革开放,中国的生产力获得空前的解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出口产品,经常被眨为劣质的地摊货,不仅价格被大大压低,倒过来,还要对这些产品进行反倾销控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产品质量做到极点呢?一分质量,一分价格,优质优价,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比如轴承,一套轴承能抵两套寿命使用,即使价格贵一点,客户也心甘情愿去买。因为,轴承更换,不仅仅是轴承单一成本,还有人工劳动和配件更换的费用、停机减产和废品价值损失,这些费用加起来,相当于一套轴承数倍甚至于数十倍的价格。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一定要用好轴承的原因。凡有头脑的人重视的是“性价比”,不是价格越低越好。只有有了过硬的质量,才能真正在市场上立足。 中国的轴承工业起步较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不等于中国人就做不出好轴承,永远落后。化纤生产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对轴承的要求也非常苛刻,这正好是锻练提高我国轴承制造水平的最好良机。 李国栋通过数十年化纤轴承的专心研发,取得了骄人业绩,“李轴承”“中国化纤轴承第一人”成了他的雅号。如何把中国的化纤轴承做大呢?是他朝思暮想的命题,他研制开发的化纤轴承品种,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多的,因为中国的化纤设备不仅世界上最多,而且品种最全。西方发达国家设备上均采用SKF、FAG、INA、BARNED和其它一些小厂的轴承,而日本设备上几乎全是NTN、NSK、KOYO、NMB本国轴承,而我国除以上设备外,还有许多国产化纤设备,只要有需要用好轴承的,李都积极研发,可是靠一个人的力量终是有限的。科技成果必须产业化,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效益。终于他想出了办法,为什么不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呢? 2010年,他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正式申请,用《李国栋,LGD》,他的名字、拼音和头像做商标,2011年,获国家商标局正式授权批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个人头像轴承商标。 如今,中国有近十万台的化纤进口设备,每年还有十几亿的高挡轴承需要进口,他自感身上的担子依然沉重,他说: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的,我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我挚爱的轴承事业奉献终身。
回复 |
请先登录后再进行回复,前往登录
全部回复 共 8
回复者: 李祥
欢迎轴承同行探讨轴承问题。
时间:2012年4月29日 10:55
回复者: 匿名
挺佩服李老前辈的
时间:2012年5月6日 15:51
回复者: zhoujun
向李先生学习!
时间:2012年5月7日 09:28
回复者: 匿名
在轴承行业象李老这样的技术精英太少了。我们也为有李老这样的老前辈而感到骄傲!
时间:2012年5月15日 11:17
向李老学习。
时间:2012年5月17日 17:04
回复者: zhoujun
孙先生在俺的老家生活工作还好?
时间:2012年5月21日 11:03
回复者: zhangfufu
老前辈 辛苦了 这担子 年轻一代会继续接力下去的
时间:2017年1月5日 17:42
回复者: 瑞凯轴承
森动轴承公司代理并库存进口精密高速高效,高寿命,加强型轴承,国内资质轴承工程师,航天级精密轴承,P2.P4.P5.P6.P0级轴承产品,代理日本NSK KOYO NTN NMB THK NACHI 美国BARDEN TIMKEN UBC 德国FAG INA 法国SNR 瑞典SKF 哈尔滨HRB 瓦房店ZWZ 洛阳LYC NXZ轴承、TMB轴承、ZXY轴承、C&U轴承等等 我司产品适用于各个领域,列如:航天航空,造纸机械,钢厂机械,油田机械,精密电机,机床主轴,雕刻机主轴,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真空泵机械,汽车变速箱,汽车差速器,工程机械等等、我公司作为一个综合的贸易公司,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我公司在2011年成立北京销售公司,形成覆盖南北销售区域的销售模式,森动公司秉承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力求专业的精神,与广大客户建立起了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至诚期待广大客户咨询订购。或联系我公司华东地区; 山东森动轴承有限公司 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祥泰广场1404室济南办事处手机:15275821636 进口轴承——所有产品全部由国外进口,杜绝假冒伪劣。 质量保证——每一批货物的进出均有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把关。 价格优惠——由于我们的进货渠道正规,价格上我们有绝对的优势。 技术支持——为您提供轴承选型、安装、保养以及不同品牌型号对换等难题。 售后服务——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免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时间:2017年4月23日 15:17
业务联系/技术支持
公司名称: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38861363 38861343
电子邮箱:info@jzzbearing.com
微信咨询:
视频号:
抖音号:
姓名 :
手机号 :
留言内容 :
法律声明: 本网站中的厂商资料,供货、需求、合作、企业新闻等信息由本网站的注册会员发布,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由各个发布信息的注册会员负责。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210752号丨备案号:粤ICP备090297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62号
技术支持: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Golden Spider Network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