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一批双列角接触轴承正接受严格检验。它们将被装配到企业最新研发的高速剑杆织机上,用于替代昂贵的进口轴承。
“设备24小时运转,轴承受力大,过去只能用国外的产品,成本高、周期长。我们一度以为本地企业做不了。”该公司机械设计员宋长杰坦言。
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被临清市的山东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接下。作为全国最大的轴承精细加工基地之一,临清轴承曾以单列角接触产品为主,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两年前,当地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国产替代需求,决定扶持蓝宇攻关双列角接触轴承技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技改奖补资金,全力支持企业创新。”临清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介绍。
双列角接触轴承须承受高转速、重负荷和强冲击,稳定性要求极高。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组建团队,潜心钻研国外经验,仅图纸设计就耗时半年。然而,从图纸到可靠产品,离不开产业链上游的强力支撑。“锻造质量对轴承寿命至关重要。我们的锻件来自冠县清水镇的合作伙伴。”蓝宇公司总经理林广福道出关键一环。
清水镇是冠县轴承锻造重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布局轴承配套的锻造产业。该镇企业恒祥轴承成为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坚实后盾。冠县清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正光介绍:“在金融扶持上,银行专门给企业设置了‘轴承贷’,推出低利率、高额度、快审批的金融服务模式,对产业扶持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在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恒祥轴承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升了产品精度和使用寿命。“像这种用在机器人摇臂关节的套圈,孔的位置精度要求极高,误差不能高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恒祥轴承体系工程师曲秀敏指着公司生产的精密产品自豪地说。
凭借恒祥轴承提供的高精度锻件,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双列角接触轴承的量产,不仅满足了日发纺机的需求,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更吸引了国际目光。记者采访期间,恰逢德国客商约尔格·库恩霍尔茨到访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考察洽谈。“我们公司一直在寻找可靠的轴承供应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合作的潜力。”库恩霍尔茨表示。这意味着,蓝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将有望进入欧洲市场。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聊城市轴承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东昌府区的保持器、东阿县的钢球、冠县的锻造、临清市的精加工……我市轴承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咬合、协同升级。从依赖进口到实现国产替代,再到吸引德国客商主动登门洽谈合作,聊城轴承正加速“转动”全球大市场,展现出发展韧性与升级潜力。
聊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解志超表示:“我们将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聚焦包括高端轴承在内的12条重点产业链,每年实施100个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建设黄河下游先进制造业基地。”
(来源: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