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轴承供应商
轴承供应商
轴承供应商
展会信息
斯凯孚携手佳电股份、大连重工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再腾飞
发布时间:2025-08-15
点赞数:0
阅读量: 373

8月5-7日,斯凯孚(SKF)中国工业团队先后走访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电股份”)与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以下简称“大连重工”),就传统产业升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此次走访是斯凯孚践行“植根中国、与中国经济共成长”承诺的具体行动,与客户伙伴们就高端装备数字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及联合创新等达成多项共识,以实际行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活力。

8月5日,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钱卫华博士率领团队到访佳电股份,与佳电股份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泰岭,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历锐等高层,聚焦国家“反内卷”政策、工业电机产业升级及新能效电机开发等议题展开讨论。

作为拥有20年深厚合作基础的战略伙伴,双方不仅共同见证了中国工业的腾飞历程,更在2023年响应国家“阳光采购”政策,启动全面合作新模式,为佳电股份“建设世界一流特种电机制造和服务企业”的目标筑牢根基。

李泰岭指出,“国家提出反内卷政策为企业打开了新道路,打破了‘物美必须价廉’的伪命题。这意味着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从恶性的价格战,回归到价值创造的本质。企业也必须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品质提升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去。”

佳电股份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泰岭

钱卫华表示,“斯凯孚将始终践行价值销售,我们坚信,只有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斯凯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副总裁

首席技术官 钱卫华博士

期间,正值斯凯孚智能·清洁解决方案快车驶入东北多家客户厂区,载满科技与绿色可持续产品,吸引了不少客户深入了解。在这里,斯凯孚快车不仅是技术交流的平台,更是工业文化的使者。

此次交流,双方达成共识,借助斯凯孚前期的技术加持,将联合研发新能效电机,推动佳电股份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后续,双方将推动RecondOil斯凯孚油品再循环器系统在佳电股份的样本展示,并在高端设备上采用品牌联合方案,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

8月7日,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总裁王辉、副总裁滕正继带队到访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与大连重工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孟伟、副总裁孙大庆、副总裁陈杨等高层进行会晤。双方回顾了长期以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紧密合作,尤其是在港口机械、风电设备智能化维保、备件制造及绿色工艺升级等方面的深度协同。

交流中,大连重工分享了近两年的跨越式发展成果,企业产值稳步增加。双方以此为基础,就企业管理、降本增效、战略设定等议题交换经验,进一步锚定大型设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合作研发方向,共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孟伟指出,“未来五年,大连重工将进行数字化转型和IPD集成产品研发,需要斯凯孚这样的核心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升级实现双赢。”

王辉表示,“斯凯孚将打开技术合作渠道,通过技术迭代帮助客户降本增效,并充分发挥全球化资源优势,支持大连重工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发展 。”

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总裁 王辉

后续,双方将持续深化战略协作,重点推进两大核心举措:一方面通过专项技术交流互访机制,强化智能运维创新体系对接,共同探索重型装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路径;另一方面依托全球化资源协同平台,在国际重大工程项目领域构建深度合作范式,以技术赋能与品牌共振效应助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完善国际化战略布局,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从佳电股份到大连重工,斯凯孚的系列走访不仅是企业间合作的深化,更是对东北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作为扎根中国市场的全球企业,斯凯孚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本土化投入与产业链协同, 助力东北传统产业突破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未来,斯凯孚将持续践行“智能”“清洁”领域的技术积累,以智能运维平台、碳中和解决方案等成果,为东北高端装备制造业注入新动能,与区域领军企业携手书写“东北全面振兴”与“中国制造高端化”的新篇章。

  (来源:SKF)


0
本期话题:SKF
评论
业务联系/技术支持
公司名称: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38861363 38861343
电子邮箱:info@jzzbearing.com
微信咨询:
视频号:
抖音号:
姓名 :
手机号 :
留言内容 :
法律声明: 本网站中的厂商资料,供货、需求、合作、企业新闻等信息由本网站的注册会员发布,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由各个发布信息的注册会员负责。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210752号丨备案号:粤ICP备090297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62号
技术支持: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Golden Spider Network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