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占比。2025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为洛阳市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经过两天连续跑10多家轴承企业调研,系统了解相关发展情况,初步分析认为,洛阳市发展轴承产业既有明显的战略优势,也确实存在发展的短板,未来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推进对策,促进全市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洛阳市发展轴承产业的优势
1.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产业基础
洛阳轴承产业起源于1954年,彼时洛阳轴承厂作为“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落地,标志着中国轴承工业从修配走向自主制造。历经70余载,洛阳已成为国内五大轴承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市轴承及相关企业超300家,规模以上企业70余家,2024年产业产值达280亿元。长期的发展让洛阳在轴承专业教育、各种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技术人才与工人培养、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洛轴集团为核心,众多大中小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2.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洛阳轴承产业链完整,上游有鼎辉特钢、烨兴特钢提供优质钢材,保障原材料供应;中游企业产品涵盖特大型、精密型、薄壁型轴承等多个领域;下游应用覆盖机床、风电、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种场景,实现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研发到生产的生态闭环。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企业间协作更紧密,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如在风电领域,从钢材供应到风电主轴轴承制造,再到风电机组组装,洛阳本地企业可实现高效率协作。今年上半年,好几家企业的营收增长率都在30%以上,行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大有爆发性增长之势。
3.强大的科研协同创新能力
洛阳拥有全国唯一的“一厂一所一院一室一校”的产学研用体系。洛轴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与生产经验;洛阳轴承研究所是行业唯一国家级一类科研院所;中机十院是唯一专业综合甲级设计单位;洛轴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突破提供支撑;河南科技大学是全国唯一设轴承专业的高校,号称全国轴承行业人才培养圣地。这“五个唯一”构成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推动洛阳轴承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轴承产业发展赋能助力。如洛轴集团16兆瓦风电主轴轴承打破国外垄断,为大型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鸿元轴承,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在人形机器人轴承领域国内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新强联在特大型轴承领域持续创新,开拓市场,今年营收有望从去年的20多亿元跃升突破40亿元。
二、洛阳市发展轴承产业的短板
1.产业链协作程度低
尽管洛阳轴承产业链完整,但企业间协作松散。众多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零部件供应层面,缺乏深度分工与专业化协作。洛轴集团、新强联等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不足40%,关键环节对外依存度高达65%。部分企业担心技术外流,研发成果不与本地配套企业共享,导致本地配件厂长期处于中低端生产水平。虽然当地已经积累了300多家轴承生产企业,但是布局分散,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2.产品结构不合理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下,洛阳轴承产业呈现“中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失衡状态。中低端轴承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利润微薄,部分企业只能靠低价竞争维持生存,陷入恶性循环。而在高端市场,由于原材料、产品可靠性、寿命等关键指标落后于瑞典SKF、德国舍弗勒等国际巨头,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不足,航空航天、精密机床等高端领域进口依赖度较高,限制了产业附加值提升和整体上的高质量发展。
3.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洛阳虽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受地域、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高端人才外流现象突出。部分技术人员离职后带走专利加入竞争对手,使企业不敢轻易招人,造成技术工人缺口较大。人才的短缺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产品技术升级,影响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步伐。
4.市场竞争压力大
全球轴承市场被瑞典SKF、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等八大跨国巨头垄断,这些企业掌控全球70%以上高端市场份额。2024年,洛阳轴承产品出口额同比有所下降,是近5年来首次负增长,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加上江浙等东南沿海轴承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当地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因此,在国内市场,洛阳轴承产业也面临来自其他地区新兴轴承产业集群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三、加快洛阳市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1.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
地方政府应引导企业建立紧密的产业链协作关系,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享研发成果,建立产业联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提高本地产品与零部件的配套率。设立产业链协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增强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更好更快解决行业性共性技术、高端技术、超前技术,尽快创造条件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考虑到同行业国际知名企业的影响力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开展针对性招商,专门招引国际知名的轴承企业,以利提升洛阳市在全球轴承行业的发展地位。
2.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产品占比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瞄准高端轴承领域,如航空发动机主轴承、高档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等,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政府可出台针对性政策,对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与全面管理提升,尽快创建全国轴承领域第一个世界“灯塔工厂”,引领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研发高端产品的企业给予专项科研奖励、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以高质量产品拓展高端市场份额,减少对中低端产品的依赖。
3.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集聚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轴承专业设置,建设高端创新平台与实训基地,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端人才与技术实用人才。政府设立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对高端人才、青年人才给予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回流和外部人才流入。企业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项目提成等,集聚与留住核心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4.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知名的轴承展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树立洛阳轴承品牌形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支持当地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配套生产、联合研发等方式,提高洛阳轴承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5.加大政策支持与金融扶持力度
按照国家“十五五”规划的要求,由政府出面组织专门制定洛阳市轴承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并配套出台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的资源向轴承产业集聚。对于当前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的问题,建议专项研究,予以特殊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轴承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为企业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市场拓展提供资金保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有发展潜力的轴承企业,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考察讲话,为洛阳市轴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洛阳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发展短板,加快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为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占仓,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澎湃新闻)